首页 设备 查看内容

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落实(有的放矢)

2021-09-02 14:11:15

来源: 人民日报
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,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。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最近印发的《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》强调:“加强教育引导、实践养成、制度保障,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。”这为高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落实明确了实践路径。

加强教育引导。教育引导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作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核心价值观,其实就是一种德,既是个人的德,也是一种大德,就是国家的德、社会的德。”一个人只有胸怀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大爱,才能有大德、有大情怀,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。可见,大爱、大德、大情怀是有机统一的,而大爱是大德、大情怀的基础。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,培育其大爱大德大情怀,抓好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非常重要。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,也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。高校要发挥思政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,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,引导青年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,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、具体化、形象化、生活化,让青年学生在学习、生活等各种场合都能感知和领悟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真正做到明大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。

坚持实践养成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,必须融入社会生活,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、领悟它。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同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、成长发展历程紧密结合,才能成为人们的行动自觉和生活规范,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遵循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,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准则。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的过程中,高校要坚持和实施分众化落实,既面向全体师生实现全覆盖,又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,真正体现贴近性、对象化,不断提高教育、引导和落实的针对性实效性。组织开展各类评选活动,发挥好身边先进典型对青年学生的引领带动作用,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
强化制度保障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不仅要靠思想教育、实践养成,而且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。2013年,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》提出:“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”。2016年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》。高校要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普法宣传教育中,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,让广大师生深刻认识法律法规所蕴含的价值观,牢固树立法治意识、增强法治观念,形成守法光荣、违法可耻的良好氛围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,融入学习守则、班级公约、寝室规章等制度建设中,使之化为青年学生的精神动力与责任担当,彰显制度的效能。

(作者单位:湖南文理学院、湖南大学)

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1年09月02日 09 版)

关键词:

最新新闻
回顶部